就现在,邀请你和我们一起玩泥巴……让捏捏带走坏情绪!
来源:儿童青少年心理科 作者:杨娜 发布时间:2025/10/16 阅读次数:38

在我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医护人员发现,家属和小患者们离不开的话题就是“父母不理解我、孩子不理解父母等”,造成了亲子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时常用争吵的方式表达想法,但其实大家心底都是需要对方、爱着对方的。

当压力把时间碾成碎片,当代沟变成横亘在亲子间的隐形墙,艺术治疗就像一剂“温柔解药”,帮我们接住随时会坠落的情绪,找回和自己、和他人对话的勇气。

快和我们一起抓起黏土,开启一场能捏走坏情绪的亲子「泥巴大战」!这可不是过家家,而是艺术治疗界的「情绪橡皮擦」,专治各种不开心~

团体艺术治疗是在专业治疗师的引导下,由3-12人左右组成小组,通过绘画、黏土、手工等艺术创作形式,在互动中表达情绪、交流感受,最终实现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人际关系、促进自我成长的心理干预方式。

简单说,它不是“集体搞艺术”,而是借艺术创作当“聊天工具”,让沉默的人敢表达、焦虑的人能放松,大家在协作和分享里互相治愈。

一、黏土:专治emo的万能神器

想象一下:孩子气鼓鼓地把黏土搓成歪歪扭扭的「怪兽」,大喊“这是总抢我玩具的同学!”;你顺手捏个「老板面具」,狠狠压出三道抬头纹——这不是发疯,而是艺术治疗的超能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动手揉捏黏土时,大脑会疯狂分泌快乐多巴胺,压力和坏情绪直接被揉成渣!

二、亲子黏土局:越玩越亲密的神奇密码

我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医护人员经常带领患者及家属们进行粘土游戏,可以跟随主题捏,也可以自由创作,过程中发现,不论年龄,大家对于粘土都不排斥。有的孩子喜欢二次元,大人第一件接触二次元人物时表现也是很新奇,觉得很酷,有的大人喜欢捏小动物,那形象也是栩栩如生,孩子们也是第一次见到“童心未泯的父母”,过程中相互交流,甚至相约下一次的主题。

          

三、玩黏土的孩子和家长有多赚?

孩子:通过创作释放情绪,还能锻炼想象力,比刷短视频强!

家长:和娃打成一片,顺便治愈自己的职场焦虑,带娃充电两不误!

曾有位妈妈和叛逆期女儿用黏土做「情绪日记本」,一个月后,女儿主动说:“妈,下次我捏个超人救你脱离加班苦海!”

别再等了!现在就翻出家里的黏土,和孩子来场「情绪大作战」吧!

(素材摘自结构化团体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康复及预防复发的研究项目)

 


版权所有: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0014843号-1
投诉举报电话:0550-3523002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