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课是集认知、社交、理解、沟通、语言表达等于一体的综合能力提升课,每个孤独症康复儿童进入社会之前要经历:个训课→集体课→家庭→社会(学校)过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集体课是他们回归社会的重要环节,有助于群体意识的形成,是连接康复个训课与校园、社会生活的桥梁。
集体课的教学方法
综合认知:全面发展孩子的认知,提升孩子的知觉、记忆、表象、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
情景模拟:在集体课中,会模拟社会中的各种情境,激发孩子的沟通欲望,学习沟通技巧与方法,为以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社交游戏:在整个过程中,都会贯穿着交往能力,让孩子学会观察周围环境和同伴,提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音乐活动:音乐具有抒情特性,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表达情感。通过唱歌、演奏乐器等音乐活动,孤独症儿童可以与他人建立联系,缓解焦虑情绪,并促进情感交流和沟通。
指令共享:在集体课中治疗师所发出的指令不仅是个别指令,还会有集体指令、对其他人的指令,孩子要去学习如何分辨这些指令,要更加关注同伴以及治疗师。
一起合作:集体课中的很多活动都需要大家一起合作完成,和同伴的合作,和治疗师的合作,通过合作让孩子们学会良性互动。
建立轮流概念:个训课通常是一对一的形式,孩子们习惯了老师提问完问题就直接回答,而团体课则不同,孩子会在小组课中建立形成轮流的概念。
集体课包含哪些内容?
认知课是综合性全脑开发课程,儿童在听儿歌中练习模仿,在故事绘本中提高认知,在学习活动中理解规则,从而提升注意力,寓教于乐。
智能情景体感训练课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结合肢体功能训练、游戏因素等,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感觉统合训练,规避孩子注意力方面的不足,从而让儿童获得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学习各项技能的重要基础能力。
音乐课是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主体,与ABA理论结合,课程中融入了活泼的儿童舞蹈。通过感知、律动、互动、声势、乐器、歌唱等环节,增强孩子对音乐的感知力,观察力、理解力、表现力等多种能力,并激发儿童独立创造的能力。
社交心智课从运动、自理能力、课堂常规、社交表现、课堂内容五大模块在模拟校园的情境下,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日常行为规范,提升孩子在集体中学习的能力,提升孩子校园融入质量。
户外课的设计是为了孩子们更好的感受自然,融入自然,在一个放松的环境,理解规则,能够更好的身心发展。
还有特色教室如蒙氏教育室,沉浸式体验室,烘焙室,角色扮演室,花房等。
集体课是孩子们教育融合、回归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希望家长与我们一起携手,共同努力,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儿童孤独症康复中心二部咨询电话:0550-3523189